隨著《我們的樂隊》一聲不響地播完了,《樂隊的秋天》又遲遲不來,所以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在這個時間點開播,對于搖滾樂迷來說,要說完全沒有一點盼頭是不可能的。
畢竟,導師陣容里還有二手玫瑰的梁龍,如今已經花名“LBB”的梁龍最近在微博的美妝博主里也算混出了點名堂。當時官宣《明日之子》這一季有梁龍做導師的時候,楊主播還專門寫文章分析過,詳見:二手玫瑰梁龍加入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,下一個糊掉的樂隊綜藝?
但第一期的節目播完以后,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已經隱約浮現了一絲糊的氣息……
梁龍在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
首先咱不談那些選秀粉,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最大的問題是,它幾乎完完全全沒有任何的驚喜。
如果你也看過之前的《一起樂隊吧》和《我們的樂隊》,大概就對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里面那個所謂“F-man”完全沒有了任何新鮮感,從“隊長”到“ACE”,再到“F-man”,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實際上并沒有對已經兩次被證明失敗的節目玩法做出革命性的創新。
依然是評級——找樂隊核心——樂隊核心選人(CP預定)——組成樂隊的玩法。
而這個所謂的“核心”,你給它改了名字又能怎樣,節目的核心玩法已經被觀眾都看膩了,毫無新鮮感可言。
而最吊詭的是,這個“F-man”節目官方解釋是“Frontman”的意思,這個真的不得不佩服節目組,估計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才找到了這么個概念。雖然也有人會把Frontman當成是“樂隊核心”的意思,但實際上這個詞語從誕生到絕大部分語境下,都是指那種有舞臺張力的樂隊主唱。
一般認為,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Frontman是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·莫里森,因為其瘋狂至極的舞臺表現力,樂評認為再把他叫做“Singer”好像不太合適,畢竟人家那堪稱行為藝術般的表演可絕不是“唱”那么簡單。
所以,我并不認為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給的這個“F-man”是一個特別靠譜的概念,你也不能說我咬文嚼字——畢竟最開始翻出來這么個詞匯,也是節目組自己哦。
Jim Morrison的常規操作
回到節目本身,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確實有星光熠熠的導師陣容,甚至第一期還請來了“客座老師”樸樹,但且不說導師之間沒有擦出什么火花,最讓人失望的大概也就是梁龍的表現了。
我不能理解的是,既然已經進軍娛樂圈了,既然都自封美妝博主了,為啥在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上的梁龍卻沒有化他的標志性妝容???
說好的“我們了解娛樂圈”呢?就這???就這???
作為觀眾,即使不是抱著“看熱鬧不怕事兒大”的心態,也沒人想看一個如此“正常”的梁龍吧,哪怕出于給自己家口紅帶貨的心態,也至少讓人看看真·美妝博主的魔性吧?除了節目組不允許以外,我真的想不到有任何理由梁龍要表現得那么“正常”。
樸樹在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
再看看選手,雖然之前就知道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號稱是人均00后的選手組成,我也預料到了選手的水平會很菜,但是能菜到那種程度,還是始料未及的。
以第一期(上)為例,除了彈吉他的那個王江元和最后壓軸的沈鉦博以外,其他選手幾乎都沒讓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——就這???
王江元的那段指彈吉他彈得雖好,但最大的那個噱頭——用小提琴弓拉吉他的部分卻非常飄,很難想象這種噱頭將來可以應用于正式演出;而沈鉦博如果不是因為拿了第一期的官方劇本,全程烘托氣氛以外,最后估計也很難給人留下多深刻的印象(
鄧紫棋那個哭也有點兒強行催淚的感覺)。
王江元
究其根本,以“年輕樂手”為選擇標準的《一起樂隊吧》的選手水準就已經非常平庸了,進一步把遴選范圍局限在“00后男性,還要長得帥”的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選不出什么像樣的選手也是完全理所當然的事兒了。
比方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第一期推的那個嗩吶閆永強,不僅選曲完全聽不出水平,何況有《一起樂隊吧》的嗩吶阿圣在前,我也不覺得這是一個多么值得期待的選手。
至于那一水兒平庸的主唱,真的讓人毫無跟進了解的興趣,最后只能靠講東北話之類的標簽來區分。
選手畫風大概這樣吧
總的來說,如果《一起樂隊吧》借著《樂隊的夏天》的東風火了個把月;《我們的樂隊》開了個還算不錯的頭,那《明日之子樂團季》真是從第一期就散發出了一股糊味兒。
但是沒準愛看選秀的飯圈妹妹們就是很喜歡00后小鮮肉呢……